2022年1月1日

2021 年終回顧與工作雜感

轉換跑道的一年

今年是個適合轉換跑道的年份,除了自己,身邊也有許多人在 2021 年換了工作。也許是疫情的關係,沒有地方可以去,多了很多在家裡靜下心來思考的時間。

以前人常常說,不要一直換工作,對履歷不好看。這是有道理的,面試官可能會覺得這個人抗壓性不高,穩定性不足,況且只待短短的時間,很難做出一些成效。所以大家都會希望一間公司至少待個一年,比較好尋覓下一份工作。

但如果不幸進到一間公司,工作內容與自己想要追求的職涯差異過大,還要死命撐下去嗎?我個人認為,若是經濟狀況尚可,還是及早認賠殺出吧。

工作總是枯燥乏味,但人生有大部分的時間不得不花在工作上,雖然夢幻工作可遇不可求,也不要放棄找到能讓自己舒服一點的工作,讓自己可以減少抱怨、降低負能量。

但舒服一點的工作是什麼?這對每個人來說不一樣,只能自己多嘗試才能知道了,所以如果一直將自己綁在不適合自己的位置上,大概很難找到。

聰明人太仰賴自己的大腦

今年遇到一位特別的 PM 同事,他相當聰明,是頂大熱門科系畢業的。他的聰明顯現在一些地方,例如,討論事情時,他總是可以快速地抓到重點,也能理解一些比較模糊抽象的部分。然而他的聰明卻讓他無法好好做事。

例如,請他幫忙釐清需求,並整理成文件或是 wireframe 時,他會有點抗拒,好不容易寫出第一版後,因為寫得過於零散、簡短,所以請他將內容整理得更完整,他卻認為不用寫這麼清楚,大家也能理解。

我想他的潛台詞是:「這些文件是給笨蛋看的。」

寫文件的當下是很痛苦的,但是不寫文件,痛苦的是未來的自己,而且通常會比現在更痛苦。也許聰明的他,還沒有踩過雷,所以認為不需要做一些「無聊」的文書作業。但我其實認為問題很簡單,PM 這份工作並不適合他。

承諾是未來式

既然是承諾,代表是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,所以找工作的時候,千萬要小心這件事。面試的時候老闆畫的餅,聽起來又大又美味,但是實際開始上班後才知道,做餅的麵粉都還沒著落。

這幾年我有一個很大的體悟是,面試官若無法把工作內容講清楚,只能畫畫大餅,用一些含糊的漂亮詞彙帶過,那內心的防雷警報燈就要響起來了。

而這樣的事情尤其容易發生在新創,或是新成立的部門。面試官或老闆會說,我們正在做的產品有多好,公司所面對的市場有多大,投資人投了多少錢。OK,也許他們沒有說謊,但重要的事情是,目前進行到哪個階段了?

他們會說已經有開發團隊,產品開發到一半。結果進公司才發現,你是那唯一個工程師,所謂的開發團隊都是外包的公司。他們也會說公司明年要準備上線系統,結果進到公司才發現,要把系統整個打掉重練,然後團隊成員是一大堆剛畢業沒有經驗的菜鳥。

他們或許沒有說謊,他們只看到的是他們想像中的未來,而我們則是去幫他們完成夢想的工具。願意陪他們走過這段夢想的人很好,但是,這條路並不容易。

在家工作

其實我個人沒有很喜歡在家工作。

工作和生活對我來說是分得很開的,我屬於那種一下班就會切換模式的人。就像前面提到的,工作總是枯燥乏味,人生雖然會追求工作成就,但終究是要生活的。

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,我的會議比較多,所以在家工作時,我需要頻繁的進行網路會議。其實我不喜歡視訊或線上會議,常常需要停下來確認對方是否有在聽,也常常會因為網路或設備問題,而沒辦法順利進行會議。更麻煩的是如果家裡有兩人一起在家上班,會互相干擾。

也許我在某方面上比較老派一點,我覺得人要一起工作還是面對面會比較好進行。

另外還有一點,家中的環境並不是專門用來工作的,比如說看程式或技術文件,可能會需要大螢幕、雙螢幕才會比較方便。螢幕是不貴,但是占空間,如果為了幾個月的在家工作就買一台螢幕,會覺得有點尷尬。

在家工作也不是沒有優點,目前對我來說最大的優點是,可以睡到接近上班時間才起來,省掉通勤時間。不過如果以後有機會轉到長期在家工作的職位,說不定就可以搬到郊區,在家裡弄個工作室,就可以改善前面提到的問題了。

結語

2020 及 2021 年流逝的特別快,很多計畫都被打亂,希望社會可以早日恢復常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