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個開發團隊裡面,通常怎樣的人會被升任為主管?以一般直覺來講,通常是開發能力最強的那一個。其實這樣的決策看似合理,但卻有盲點存在。你可能會想問,找一個開發能力最強、最獲得眾人信任的人來擔任主管,這有什麼問題嗎?
再談論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聊聊什麼是彼得原理。
彼得原理
根據維基百科,彼得原理的定義如下:
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,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,令他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,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物(冗員)及負資產。
大家在工作的時候,是否經常覺得主管很無能?或是沒辦法認同主管的決策或做事方式?這並不是你的錯覺。
根據彼得原理,組織裡面大部分的人,都不能勝任他們自己的位置。因為如果他的能力夠好,他們就會被往上升遷,留下來的都是能力比較差的。比如說,同樣都是工程師,能力好的會被升上去當部門經理,剩下沒被升上去的工程師就是能力比較不好的。而各個部門的經理之中,能力比較好的又會被升上去當協理或副總之類的,剩下的經理們都是能力比較差的經理。
換個位置、換個腦袋
為什麼原本在各部門中表現最好的人,升上經理後反而卡住了,還成為組織的阻礙?其實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被大家遺忘了,那就是技術能力與管理能力是兩種不同的能力。
很會寫程式的人,很擅長演算法改善、資料結構設計,並且思考縝密可以開發出良好的系統。但是作為管理職,需要的是跟別人溝通的能力,面對的是一堆難以控制的下屬以及其他各部門的主管,並且可能需要從公司政策以及商業環境中判斷出事情的優劣緩急,來決定部門內部的開發順序。
我們把擅長寫程式的人抓去做他們不擅長的事情,結果就是剩下一大堆能力普通甚至差勁的工程師,以及一個不太會管理的主管。這種組織要怎麼進步?
因此,換個位置換個腦袋是相當重要的,如果工程師被提拔成為主管,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培養不同的能力或是改變心態,那麼組織會完蛋。
誰該被升為主管
回答一開始的問題,將開發能力最強的人升為主管的盲點就是,他並不一定適合當主管。
所以有些說法認為,不應該把升遷作為獎勵員工的方式,因為對於組織架構來說,每次升遷都代表著職責的變化,而這很有可能不小心把人放到不對的位置上。
我曾經遇過一位主管,他的技術能力很強,但管理能力卻很有問題。遇到開發問題的時候,他喜歡跳下去親自處理,把所有的開發難題都攬在自己身上,結果就是所有專案都卡在他上,每位組員都在等他。雖然我們不懷疑他的技術能力,但在他的管理下,專案能順利進行嗎?
所以誰該被升為主管呢?我認為還是要找具有管理職能力特質或潛力的人,讓只想做工程師的人、或是自以為自己可以當主管的工程師,繼續當工程師吧。
參考
更多《職場甘苦談》系列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