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0月9日

團隊成員竟然是敏捷導入容易失敗的原因?具備敏捷心態是敏捷團隊的必要條件。

曾經待過一個新創團隊,因為產品才剛起步,所以團隊採取了敏捷模式。

一天上午的例行會議 (Stand-up meeting),一位資深同事氣沖沖的,說要告訴大家什麼才是正確的開發模式,似乎累積了長期的怒氣。

他不斷地強調,需求一直改變是不行的,大家沒辦法做事,需求必須要被固定下來。

但是啊,不就是因為,需求一直改變,團隊才採用敏捷的方式開發嗎?

敏捷不難,難在心態

敏捷這個概念本身並不難理解,但是能不能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
前面那位資深同事,過去長期在進行瀑布流開發的團隊工作,因此需求通常會先經過完整地確認,然後進行詳細的規劃後,再投入開發,一投入開發至少就是一兩個月的事情,最後才再進入測試、驗收。

但是走敏捷的時候,這樣的過程被縮短成兩三個禮拜就要重來一次,一個新需求進來,馬上就要進入開發,然後測試、驗收、展示。

當然,每個週期變短了,需求的內容當然也變少了,如果只是把半年的工作量,硬要你在一個月內完成,這並不叫敏捷,這叫壓榨。

但是確實沒錯,開發週期變短了,開發步調更緊湊,自然給人的壓力也變大了。

而對於那位資深同事來說,他不習慣這麼快步調的工作模式,他認為這樣的工作模式沒有辦法好好做事。

我同意也理解,但其實,也就代表這樣的人,心態並沒有準備好要待在一個敏捷團隊。

找到對的團隊成員

所以,當一個團隊決定採用敏捷後,除了要學習敏捷的方法論,其中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是,找到適合的人加入團隊。

有些人不是能力不足,而是不適合這樣的工作性質。而這就是為什麼,很多傳統團隊,要轉型成敏捷開發,會遇到困難。

敏捷導入通常發生在公司面臨新挑戰,需要有別的嘗試,來反轉頹勢的時候。但公司內部的員工,多半歷經了過去長期的穩定期,是一群習慣穩定步調工作的人,要讓他們改用敏捷,肯定是萬分困難,且挑戰重重的。

如果這些人沒辦法改變心態,很可惜,即便他們充滿了經驗,他們可能也不會是敏捷團隊的人。

一個接受敏捷的人,應該是什麼樣子的?

一般來說,目標應該是明確的。但是敏捷的目標是會一直跑的,這個月的目標跟下個月的目標,是不一樣的。

一個人可以接受敏捷,他必須要能夠接受模糊狀態,接受目標總是不確定,總是在改變的模糊狀態。如果不能接受這些事情,那可能就不是那麼適合。

另外,敏捷團隊的溝通需求很大量,如果討厭溝通的人,也許也不適合。

以下舉幾個例子。

「這個需求還不確定,但我們必須要先討論出一個版本。」

適合敏捷的人:「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比較好。」
不適合敏捷的人:「可以等需求確定再來討論嗎?需求不確定的狀況我們沒辦法討論。」

「公司營運方向改變了,這個功能我們要改掉。」

適合敏捷的人:「噢,所以打算要怎麼改?之前有哪邊不好嗎?」
不適合敏捷的人:「為什麼又要改?這樣大家的工時不都白費了嗎?」

「我們來約時間討論一下早上遇到的問題」
適合敏捷的人:「OK,什麼時候比較方便?需要找另一位同事嗎?」
不適合敏捷的人:「這個問題有需要找我討論嗎?主管決定不就可以了?」

這幾個例子中,雙方的說法並沒有對錯的問題,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。

結論

很多時候大家都只是一窩蜂的想要使用敏捷,可能是接收太多過分放大敏捷能力的錯誤資訊,而忽略了敏捷本身要解決的商業問題。

而採用敏捷最容易遇到的雷之一就是團隊成員的適性問題。只是導入敏捷的工作模式,像是 Scrum,而忽略的團隊成員的組成,很容易立刻就遭到團隊成員的反撲,結果失敗收場。

所以有些成功的案例,他們會另外在公司內部組成敏捷團隊,從公司中找出擁有敏捷心態的人,真的沒有就從外面找,由這樣的敏捷團隊來帶領公司做敏捷轉型,也是一種可行的做法。

如果真的沒辦法找到適合的團隊成員,也許先不要嘗試敏捷?或至少不要想著一步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