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認識的一位前同事,他是一個相當認真的員工,可能能力不是頂尖,但是如果把工作交辦給他,基本上可以放心。
前陣子和他聊天,他提到他最近在考慮離職了,問他為什麼,他說:「我覺得這邊太閒了。」
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困惑,工作閒閒又可以領薪水不是很好嗎?這樣的職位真是可遇不可求,怎麼會想離職,太可惜了吧。
但其實在軟體產業來說,工作太閒確實容易讓人很恐慌。
為什麼會恐慌?
為什麼會恐慌?
其實原因也很簡單,因為軟體產業是一個還在快速成長的領域,每隔幾年甚至幾個月,就會有新的語言、新的框架、新的技術跑出來,軟體工程師要不斷地追著這些東西跑,否則就很容易被淘汰。
身邊也常常不乏有技術狂熱分子,整天在分享最新技術相關的文章,吹捧各種新的概念,好像不用新技術就是種罪惡;
新聞媒體也常常炒作各種技術題材,製造緊張感,尤其是最近在炒作 AI 更是跟工程師息息相關。
就大家所知,AI 技術這幾年有重大突破,Copilot 開始能幫忙寫像樣的程式碼了,還能幫忙 debug,恐怕能力不足的工程師開始失去市場價值。
未來如果不繼續提升自己能力,做更高階的工作,當低階的工作被 AI 取代後,工程師恐怕也會失業。
無止盡的焦慮
因為總是存活在充滿比較跟緊張的工作環境,軟體工程師很難放鬆,必須一直在鞭策自己去學習,接受新知,參加社團、研討會,即便自己可能不是那麼喜歡這種場合。
除非你已經年過四十,只想求個穩定,養老,那麼就比較無所謂。否則就我認識還待在軟體產業的人,很多都經常性地處在焦慮的狀態下。
尤其那些接近 30 歲的朋友,待在資深工程師的角色不上不下的,感覺追求技術好像沒有一個盡頭,容易感到焦慮,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繼續當工程師。
但想要往管理職發展,又不知道機會在哪裡,又害怕做管理後,技術能力會生疏,失去競爭力,如果中年失業怎麼辦?
焦慮有盡頭嗎?
其實我很能理解前同事的想法,我自己剛工作的時候也經常有這樣的壓力。會想辦法取追一些新東西,吸收新訊息,即便自己沒有什麼興趣。
後來逐漸了解到,很多時候,焦慮來自於對於未來沒有方向,不知道自己實際想要的是什麼,所以才會無止盡的去追求所有看起來「有用」的東西。
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,過去花了比較多的時間,探討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,並試圖找到自己在職場上的定位。
我認為,必須要找到自己的主軸,面對其他那些資訊的時候,才可以放下心來,用平常心來判斷這些訊息到底是不是有用的資訊或知識,進而篩選掉大多數惱人的雜訊。
也就是說,在追求新東西的過程中,如果感到不安,也許可以先停下來,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只是盲目地在追,別為了追而追,而把自己累垮了。